美丽东泉 魅力田园
36365com东泉校区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泉地区,东距乌鲁木齐市60公里、昌吉市37公里,西离呼图壁县5公里,东南与二十里店镇良种场相连,西北与畜牧厅呼图壁种牛场(西域春乳业集团)相接,南距S201省道3.5公里、312国道7公里、乌奎高速公路和第二条亚欧铁路10公里左右。总面积3600亩,其中农业种植示范实习耕地2650亩。
一、 东泉校区历史沿革
36365com东泉校区前身是新疆农业干部学校,学校始建于1970年4月,原为自治区党委东泉“五·七”干校,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,学校主要负责组织安排自治区党政机关老干部的学习、劳动和生活,同时还担负自治区青年干部培训工作。1979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,撤销“五·七”干校,改为自治区党校二部,其工作性质和任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干部培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;1986年改为新疆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;1997年又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干部学校,其主要工作职责是:负责全疆乡镇(场)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自治区农口厅(局)处级领导干部及地(州)、县(市)两级农口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,同时,兼负农牧科技培训和推广示范工作。
2008年5月,自治区党委、人民政府根据加快发展资源共享的思路,通过认真调研,确定36365com和新疆农业干部学校一体化改革方案,9月份两校正式合并,合并后的36365com隶属自治区农业厅管理,原新疆农业干部学校为36365com的东泉校区。2010年9月继续教育学院中专(技工)教育进驻东泉校区,与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合署办公。
二、 改革与发展
两校一体化改革以来,学院对东泉校区的改革与发展高度重视,并提出了“美丽东泉、魅力田园”的建设目标,东泉迎来了快速、持续、健康发展的大好机遇。
2010年新疆农职院继续教育学院整体搬迁至东泉校区,承担了中职(技工)教育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、自治区扶贫办、自治区移民局等培训工作。几年来,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师生以建设东泉为己任,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,熬酷暑、战蚊虫、赶工期,保障东泉校区各类基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;除杂草、种草坪、移栽树木不断改善东泉校区环境;用情留住学生,每学期开学初学院全体领导教师清扫校园卫生,用汗水清洁自己的家园,用双手塑造校园的“整、齐、美”,以崭新的校园环境迎接学生返校。东泉校区全体师生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了东泉、美丽了东泉,4年来,植树21800棵,种植草坪3000多平米,实现了校园绿化全覆盖;修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楼、培训公寓楼,对2万平米老建筑实施了抗震加固,实现了“绿树成荫,林中有楼”的愿景;修建了10吨供暖锅炉,350米深井和无塔供水系统投入使用,改善了饮水问题;校车和公交车开通,解决了师生交通难困扰;改造实验室,实习实训场,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。校区有中国—以色列旱作农业示范培训中心、2000亩现代机采番茄示范田、11座日光温室和2座日光智能温室、70余亩无公害有机蔬菜采摘园和葡萄园、食品加工厂等,成为在校生和农业类职业技能培训重要的实习实训场所。通过近几年的建设,东泉校区在校中职(技工)学生规模1792人,可一次性接纳1000人集中食宿的培训班,已经实现了各类短期培训常年化、常态化,常住人口保持在2000人左右,吃、住、行以及后勤服务保障,校区安全保卫得到了加强。如今的东泉校区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书声琅琅,喷泉、凉亭交相辉映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三、 未来展望
2012年底学院东泉校区现代农业示范培训中心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,确定总体功能定位---“三园合一”;分别为“工学一体”的农业职教园;“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园”;“低碳经济生态农业园”。
即充分体现“校企合作”、“工学结合”、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,“教学做合一”的一体化职业教育理念,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,使之具有“新疆第一产业公共实训基地”的性质和全部功能;充分围绕自治区“粮、棉、果、畜”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建设,按照现代农业装备集成、现代农业成果精品展示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培训的要求,综合布局;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特点,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都市生态农业园区。
达到可容纳5000名学生和一次性容纳3000名实训人员的总规模,满足针对南疆四地州“育人强基人才培养工程”、农业师资培训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、农业技师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。
校门口
美丽田园
美丽田园
美丽田园
美丽田园